松潘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摘要:介绍了松潘县的旅游资源情况,分析了松潘县旅游经济面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松潘县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松潘;旅游;经济

1 引言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结合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是阿坝州重要的交通要冲和经济文化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成就了松潘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和源远流长的开放传统,自古就是中央政府治理边陲的政治军事重镇和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交汇之地。其境内有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区、松潘古城和牟尼沟风景区。松潘历届县委、政府立足于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以旅游业为引擎,统筹推进特色农牧业和矿产、水电、农副产品开发,打造大唐松州城市品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旅游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2 松潘县发展旅游经济面临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2.1.1 自然资源

松潘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黄龙风景名胜区以其世界所罕见的钙华奇观倾倒了无数中外游人,该景区1982年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2000年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成员单位。境内还拥有牟尼沟、丹云峡、奇峡沟、雪宝顶、红星岩、大草原等自然风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州古城墙,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松州古城等。

2.1.2 民俗文化

藏民族的藏历年、赛马会、转山会、婚礼习俗、唐卡画、哈达、锅庄以及藏民族的酥油茶、马茶、服饰等风土民情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羌民族的羌历年、白石神、石碉楼以及云云鞋、咂酒、剌绣等更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回民族的古尔邦节、开斋节、花灯节以及回族的民风民俗古朴典雅,气息浓厚,自成一体。其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符合世界旅游趋势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

2.1.3 红色文化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松潘,8月6日、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在毛儿盖沙窝、索花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沙窝会议”和“毛儿盖会议”,松潘从此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如今毛尔盖会议遗址保存完好,川主寺镇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具有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2.2 区位优势

松潘县地处四川、甘肃、青海3省交界处,以县城、川主寺镇为轴心,东经“人间瑶池”黄龙风景区可直达绵阳市,北达“人间仙境”九寨沟可通广元市,西上国道213线经川西大草原可至甘肃省兰州市,南过茂县、汶川,可直抵成都市。2003年10月通航的九寨黄龙机场落户在川主寺镇,更加巩固了松潘“高原立体”交通枢纽地位。随着灾后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项目的实施,尤其是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该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2015年后,松潘将纳入“成都2小时经济圈”,陆上、空中交通条件的便利,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而且随着牟尼沟和黄龙隧道的建成,将极大缩短到牟尼沟和黄龙景区的距离,从而使景区的可进入性大幅提升。

2.3 政策优势

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扶持。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投入的项目将会使松潘的城市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使旅游服务功能增强。落实中央、省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政策优势。在“十二五”规划中,松潘将享受国家对藏区的特殊财政政策。 

2.4 援建优势

对口援建松潘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安徽的光荣任务和神圣职责。自援建以来,安徽省围绕打造松潘国际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重建、民生为先、发展至上、合作共建原则,坚持硬件与软件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扎实有序高效推进对口援建工作,力争把松潘具有建设为国际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让旅游业成为为推动松潘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努力把松潘建设成为灾后国际旅游胜地。 

3 松潘县发展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文化精品旅游项目 

目前,松潘县较其他县人文旅游资源经过挖掘和整理已初现轮廓,但在具体运作中仍然十分欠缺,未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旅游项目,制约了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突出表现在“以自然观光为主,民族文化氛围不浓”,旅游业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研修的复合型旅游业发展力度不够。整合自然生态与藏、羌、回文化资源力度不够,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

3.2 旅游商品开发滞后

绝大多数商品包装上写着“九寨松潘特产”字样,但却不是本地生产,本地产的少且末形成产业链。

3.3 旅游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拉动效益不强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能力极强的产业,它的社会性、综合性很强,包括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但是目前松潘县旅游业主要停留在“看”的阶段,还算不上“游”,出现了过境游客可多而停留少的尴尬局面。同时,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景区门票收入和午餐收入。2009年,在灾后重建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来松潘旅游的人数达到114.3万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宾馆饭店的主要收入靠餐饮维持,宾馆饭店的入住率还不到8%。邻县九寨沟宾馆入住率达到70%多,旅游财政收入达20多亿元,与松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松潘旅游经济即“门票经济”和“午餐经济”。

3.4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主要表现在“零房费”现象,导致宾馆饭店服务质量降低、亏损经营,游客投诉时有发生。同时购物点多、购物市场不规范。

4 松潘县发展旅游经济的对策建议

4.1 统筹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带动性,决定了它的发展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关产业的介入和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够有效地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松潘的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就必须把自己放到社会经济的大系统中去加以考虑,并通过相关产业的积极介入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和改进与相关产业的联系与合作,动员和引导它们主动思考本行业如何才能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介入到松潘旅游经济发展中去。例如,农牧业生产如何与游客的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工业生产如何与旅游商品的开发、制造结合起来协调发展等等。只有搞好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工作统筹,才能实现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阿坝旅游从“规模经济”向“系统经济”的转变。

4.2 统筹旅游要素间的协调发展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6要素。目前,松潘旅游“吃、住、行、游”基本能满足,但是“购、娱”两大要素发展滞后,满足不了各层消费者需求。要加快发展“购”、“娱”两要素。松潘目前旅游产品单一,不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参与性差,滞后又没有开发好。6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未能实现协调发展,影响了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其结果是,一方面游客的娱乐、购物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又形成了旅游活动中的“门票经济”现象。因此,有必要结合主要游客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爱好,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开发出满足各种消费层次的,具有高品味、高质量,集地方性、民族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收藏性于一体的旅游商品,以带动旅游购物消费。同时,要针对全省娱乐要素发展滞后的特点,改变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地仍以观光类型为主的现状,大力推进度假型旅游地和专项型旅游地的开发建设;针对逐渐兴起的高端市场、自驾车市场、特种旅游市场(如山地运动)相适应的旅游娱乐、健身方式和设施、场所,大力发展地方性娱乐项目的旅游开发。打造大唐松州古城文化旅游,在古城内打造一个全新的体验项目——“仿唐世界”。项目开发理念是“再现盛唐遗风”,融回族文化、藏羌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于一体。这里面可以设计很多有趣的项目。如:让游客在“大唐松州古城”中以一个唐朝古人身份进行休闲体验;游客按照角色更换服饰(可以是松赞干布,也可以是文成公主,还可以是薛涛或者其他人物);不能有电话、手机,如有要事,可以通过古代的邸报或圣旨传达。

4.3 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松潘的旅游主要以生态旅游为主,发展松潘旅游更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松潘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和环境条件恶劣,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一直砍柴取火做饭取暖,即使是黄龙景区,由于国家投入不足,生态也没得到很好的保护,因而,进行旅游开发不仅是要考虑向游人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和高质量的自然环境,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保证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保持生态系统的完好,实现可持续利用。这是发展松潘生态旅游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和标准,不能有丝毫的偏颇。

4.4 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在发展旅游经济的时候,既要重视城市,又要顾及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松潘作为世界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旅游业呈强劲发展态势,5年后前景更广大。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将“旅游哺农”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旅游支柱产业反哺农业,以“三转变”惠“三农”。

(1)将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转变,立足于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松潘旅游的“后勤基地”、“保障基地”,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集生态型、观光型、参与型、效益型于一体的旅游特色农业,使农村经济转型成为旅游特色经济。

(2)将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经营管理水平的新型农民,把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促使广大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

(3)将村镇建设向精品景区转变,借助于目前开展的“三百工程”,立足于加强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旅游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把村镇建设与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促使农村向道路相通、绿树相连、美景相映、社区整洁、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精品景区转变。

4.5 自然资源开发与民俗资源开发协调发展

松潘自古以来就是藏、羌、回、汉等民族聚居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是红军过草地走过的地方,藏、羌少数民族民俗更是丰富多彩。其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以及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作为旅游资源不仅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且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符合世界旅游趋势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长期以来名胜古迹、民居建筑、村落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益得彰。但是一些特色的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松潘目前正在利用安徽援建的机会进行古城开发打造。古城打造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应注意对旅游地独特民族文化的挖掘,以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在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切忌在民族建筑的包装上,或让原有的火柴盒式的水泥建筑“穿衣戴帽”(作为一种补救措施也无可厚非,但毕竟是“伪劣产品”),或兴建不伦不类不知何朝何代的“仿古一条街”,或改造、新建“藏寨”、“羌寨”,仅仅是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仍然与一般的商业场所、汉族地区的“农家乐”差不多,而未能从深层次挖掘、开发、展现民族文化的特质。民俗文化的开发不管是文物古迹参观、博物馆旅游,还是文化节活动,不仅要展示、表演给游客看,而且要体现群体性的活动,如跳锅庄游客就能参与,不能把游客当成旁观者,要充分满足现代游客的自我表现欲。

4.6 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松潘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树立大区域观念,即九环线旅游圈,加强与周边县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建立旅游网络体系,合理布局旅游服务功能。松潘必须综合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在九环旅游圈中的地位,服从于大局,服务于大局,科学规划,才能使松潘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王雨顺.阿坝走进新世纪.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李伟清.旅游经济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王雷婷,魏云刚.旅游规划原理与实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简王华.旅游规划与开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松潘县 思考 发展 经济 旅游